文章主圖

建置社會安全網~預防被害事件可行性之探討

作者:黃金果

勞工社會領域 - 2021/7/14 上午 09:59:46瀏覽數:4010

文章引言摘要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資料,台灣地區近5年來平均每年逾500件故意殺人案件,有鑑於多起隨機殺人案件,造成輿論譁然與社會恐慌,例如,發生於2016年3月「小燈泡事件」加害人隨機殺人一案,及近日發生多起兒虐及弒親等家暴事件,喚起社會大眾關注暴力防制及受害者後續關懷輔導等相關議題,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2月起推行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希望能借此預防被害事件再度發生。

一、前言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資料,台灣地區近5年來平均每年逾500件故意殺人案件,有鑑於多起隨機殺人案件,造成輿論譁然與社會恐慌,例如,發生於2016年3月「小燈泡事件」加害人隨機殺人一案,及近日發生多起兒虐及弒親等家暴事件,喚起社會大眾關注暴力防制及受害者後續關懷輔導等相關議題,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2月起推行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希望能借此預防被害事件再度發生。
'
二、被害案件的因素及類型
''''''' 社會安全網擬解決高風險家庭所造成犯罪問題,包括:家庭關係紊亂與衝突、精神疾病、藥酒毒癮、自殺、貧窮、失業、負擔家計者死亡、失踨或入獄等,皆列管為高風險家庭,這些高風險家庭的成員容易衍生暴力、兒虐、殺人、攜子自殺等被害案件,此類案件不僅其家庭成員生活飽受驚恐,連帶整個社區、社會亦處於不定時的治安問題之中。
'
三、社會安全網
(一)定義:
社會安全網計畫,強調社會安全網服務介入的焦點,從「以個人為中心」轉
變「以家庭為中心」,並建構「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community-based)的
服務模式。
(二)處遇模式及目標:
即時介入處在危機中的家庭(families in crisis)外;並及早介入因生活轉銜(life transition)或生活事件(life events)導致個人或家庭風險升高的脆弱家庭;進而,協助一般家庭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支持體系與提供預防性服務,建構鄰里支持家庭中心(Neighbourhood Center for Families)來支持家庭。培植一個具有支持性的居住社區(supportive residential community),型塑一種居民集體的責任來保護兒童、少年、身心障礙者、老人;同時加強社區服務的基層結構,讓個別的服務被連結,成為協力單位(Leon and Armantrout, 2007)。希望能達到以下3大目標:
1.家庭社區為基石,前端預防更落實。
2.簡化受理窗口,提升流程效率。
3.整合服務體系,綿密安全網絡。
(三)整合策略:
兒虐案件常常合併兒少高風險、家庭暴力、自殺、精神照護等多重議題,因此,整合相關單位、跨領域的合作突顯其重要性,介入服務的重點應從個人到家庭,並連結社區資源支持家庭,透過當地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築起安全防護網,藉由達到以下四策略:
1.布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整合社會救助與福利服務。
2.整合保護性服務與高風險家庭服務。
3.整合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與自殺防治服務。
4.整合跨部會服務體系。
'
四、結論:
從近日家暴事件頻傳的趨勢,可以窺見若干迷思;特別是諸多加害者都是受害者最親的父母,而這些情緒失控並施以暴力的家人,在事件突發的狀況之下,社會安全網絡如何及時介入救援,再者,受害者除事件當時所遭遇的身心創傷之外,更需漫長的心理輔導及生活重建?其社政資源在那?因此,應思考如何改變施暴者的認知基模?受害者如何及時向專業管道求助?社區如何介入協助及通報?司法、社政、勞動、衛福或教育等單位,如何有效跨單位整合照顧管理模式,以上問題,需有通盤考量,才能有效預防被害事件再度發生。

4則留言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