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據媒體報導,台南市16歲少女為賺學費,穿恐龍裝跳舞卻遭攻擊,台南市社會局表示,已接獲市長黃偉哲指示,將派員了解少女家裡的經濟狀況及就學情形。社會局指,因少女祖父是榮眷,每個月有固定生活補助,生活應該沒問題,但少女就讀私立高職一年級,可能想要減輕祖父繳交學費壓力,才去打工表演,幫忙家計。本事件需思忖的面向,難道貧窮線的劃分是如此絕對?是否應有其他的管道或配套措施,能協助此類經濟灰色地帶的社會邊緣人?
二、近貧家庭
「近貧家庭」乃指因經濟條件尚未符合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的標準,以致於無法享有教育學費減免、生活補助等社會福利措施,思忖,對於長期性處於社會經濟邊緣而無法得到政府協助的「近貧家庭」其生活狀況、危機因應方式與社會福利資源體系協助等相關問題。
'(一) 近貧家庭定義
依《社會救助法》以工作能力、親屬扶養義務及不動產與動產的資格條件下,設一貧窮門檻(poverty threshold)或貧窮線、貧困線,是為滿足生活標準而需的最低收入水平,根據衛福部公布今(108)年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審核標準,6都中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以及高雄市都有調整;其中,台北市的低收入戶標準調高為1萬6580元,中低收入戶標準也調至2萬3686元;至於新北市的審核標準也分別調高至1萬4666元和2萬1999元,若家庭每人平均所得低於此數,就屬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
但是,社會上仍有一大群人口,因為資格條件不符,而落入貧窮線的邊緣,即為所稱「近貧」人口,這群「近貧」人口在目前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之下,其社會福利,要不就全有;要不就全無,造成福利不均的現象。
(二)近貧家庭的成因
探討近貧家庭的致貧因素,包括:隔代教養、家中有較多扶養人口、家中主要經濟工作者健康不佳、家庭債務問題、家長的工作性質多半較屬臨時性或非典型雇用工作或自營小本生意為主。
近貧家庭的特性,有70%以上是在 65 歲以下,以中年人口居多,教育程度則以國高中職為主,且有將近三分一是無業狀態,而這也呈現出這些近貧家庭最主要是因為沒有收入來源,而導致家中陷入困頓,不然,就是從事機械工、組裝工、農林漁牧或服務業等薪資與福利保障較低的藍領階級工作。
這群近貧家庭在兒童的福祉、18 歲至 25 歲尚在就學者、非正式勞動市場的工作人口(無任何職業保險者)、無法加入健保者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裡,產生大量的近貧家庭,貧窮的原因也開始複雜化,問題與需求開始多樣化。
(三)近貧家庭所面臨問題
英國社會學家 Rowntree 在對約克郡的勞工家庭作調查後,對貧窮下了一個定義,「如果一個家庭的全部收入不足以獲得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之所需的最低數量的生活必需品,那麼這個家庭就是處於貧窮狀態」。而被排除在社會福利政策之外的社會邊緣人口,其生活現況、福利需求與日常生活的因應常感到匱乏與不足。然而,在目前失業率逐漸攀升的年代,常因經濟問題導致父母攜子自殺,或因自我情緒失控而導致家暴及兒虐的案件日漸增多,已儼然成為嚴重社會問題。
對於處於近貧狀態的個人或家庭,常常因為所得太低亦或失業無收入,而面臨高風險的生存條件,如:飲食缺乏、沒有適當的住家或居家環境髒亂、子女養育等問題、家庭成員健康狀況較差等情況,甚至易導致自我形象低弱、心情沮喪、絕望甚或產生自殺等情況。根據Yeung 和 Hofferth 於 1998 年的研究顯示,家庭遭遇經濟困境或危機者較容易面臨到婚姻的解組,且家庭中的子女為了分擔家計而影響求學與生涯選擇的機會較易升高,甚至連教育及就業機會也可能受到剝奪,最後,可能形成代代貧窮傳承的現象,而導致「貧窮循環」。
'
(四)社會福利的需求
社會福利服務是以生活的需求為依歸。福利服務的需求,主要依生活評估為依據,分為經濟補助、教育補助、生活補助、居家服務、醫療補助、就業服務…等。而近貧家庭生活所需及生命歷程中各階段的需要,包括: 經濟需求、就醫需求、就業需求、住宅需求、生活用品需求、托育托養、子女教養、子女就學補助、心理輔導,甚至死亡等等,皆需依賴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的規劃、執行與管理,提供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以協助解決近貧家庭種種生活問題。
(五)申請短期性的社會福利
近貧家庭因為不符合貧窮線以下,礙於各種社會福利政策規定,無法獲得政府長期性的協助,但這些近貧家庭在生活與就學上,確實需要相當多的協助與服務,針對這樣的困境,政府也規劃許多短期性的福利措施,暫時協助近貧家庭度過難關,例如:馬上關懷急難求助、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特殊境遇家庭緊急生活補助等。但是,短期性或一次性的補助措施,是否能真正解決近貧家庭結構性問題,此問題值得相關社政單位深思。
三、結論:
在現今充滿高風險的年代,高失業率與高物價, 對於未能享有福利的近貧家庭而言,經濟壓力顯然是相當大的,衍生不少社會問題,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規劃相關的近貧社會福利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多半以短期經濟補助為主,而某些補助又多半有些條件上之限制,這對於近貧家庭而言,無疑是無法滿足其需求,以致於政府的美意,對其而言無法獲得實際的協助。需深入探討近貧家庭的成因、現況及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其需求的相關社會福利政策,協助解決近貧問題,脫離貧窮循環現象,並找出應有的改進之處,以符合社會正義。
恐龍妹打工被毆事件,談「近貧家庭」之延伸性問題
作者:黃金果
勞工社會領域 - 2021/7/14 上午 09:59:46|瀏覽數:4419
文章引言摘要前言:據媒體報導,台南市16歲少女為賺學費,穿恐龍裝跳舞卻遭攻擊,台南市社會局表示,已接獲市長黃偉哲指示,將派員了解少女家裡的經濟狀況及就學情形。社會局指,因少女祖父是榮眷,每個月有固定生活補助,生活應該沒問題,但少女就讀私立高職一年級,可能想要減輕祖父繳交學費壓力,才去打工表演,幫忙家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