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1080620報導,世新大學男學生夜衝宿舍霸凌一事,據受害同學指出,他在宿舍廁所裡遇到對方,隨後廁間燈就被關掉,18日凌晨,油頭男突然闖進他房間,對他喊「像個娘娘腔一樣活著阿!」並作勢要揍人、摸他下體,同時說出許多不堪入耳的話,雖然他立刻請舍監處理,但在這過程中,充滿言語、性霸凌與歧視,他為自保拍影片上傳網路。思忖,為何教育相關單位,長期以來,積極推行性別平權及多元文化以來,校園性別霸凌問題卻仍會一再發生?在此宜進一步探究校園霸凌發生的成因,被欺凌者所遭受到的傷害,以及如何有效共同防制校園霸凌事件一再發生?
二、校園霸凌定義
對於校園霸凌事件國內外皆有之,此一社會問題不僅是校園問題亦是犯罪問題。根據挪威學者Olweus(1993, 1999)對霸凌的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其要件包括(1)具有故意的傷害行為(2)重複發生(3)力量失衡等3大特徵。另,依鄭維瑄(2011)陳述各國研究者對於霸凌定義一致觀點,約略有以下幾種情形:
- 霸凌者與被欺凌者間權力不對等。
- 一個人或一群人,針對特定目標對象,挑起令人心生恐懼或傷害行為。
- 霸凌者的傷害意圖清楚。
- 傷害行為持續出現、重複發生,並非偶發單一事件或意外。
- 被欺凌者覺得被壓迫、無法反抗。
三、校園霸凌的樣態及影響
探討校園霸凌常見的樣態,包括:肢體攻擊、性侵害、財物勒索、關係排擠、網路攻擊、言語攻擊、恐嚇及羞辱等樣態。據2013年兒福聯盟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指出,16.3%受訪學童有被霸凌的經驗,有被霸凌經驗學童中,高達94.8%都是跟沒有肢體攻擊的「關係霸凌」有關。因身上沒傷,反而不易被察覺,而「關係霸凌」指的是被同學集體排擠或孤立,而「歧視」是構成關係霸凌的主因。另根據調查顯示,性別議別因娘娘腔或男人婆的因素而遭攻擊則佔27.6%,對應本案發生性別議題情事,顯示這5-6年來,教育部推行多年的多元文化及性別平權的意識教育成效,仍需有待加強。
而校園霸凌對於被欺凌者所造成的傷害影響,包括陷入憂鬱、否定自我、人際關係退縮、身心疾病困擾、退學、轉學等,甚至自殺,其影響恐將至一輩子,仍無法走出被霸凌的陰影當中,可見校園霸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四、校園霸凌的防制策略
校園霸凌事件存在於校園內外及網路世界,若不及時遏止霸凌者對被欺凌者的行為,將使得霸凌事件愈來愈嚴重。因此,需採取事先預防策略,如下:
- 加強法治教育、生命教育、人權與性別平等教育等課程。
- 向學校師生宣導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
- 向學校校長及教師宣導通報義務與責任。
- 宣導學生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以及霸凌學生之法定代理人民事侵權行為連帶賠償之法律責任。
五、結論
總之,對於霸凌事件於處的生態結構,需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及社會等各系統深入檢視,並與加/被害者所處的角色綜合觀之,發現生態環境與霸凌事件彼此之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因此,試從三級預防模式著手,開放師生們討論校園霸凌結構性問題,培養彼此有效溝通模式及面對霸凌問題的解決之道,以提升師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再者,亦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規劃相關課程亦培養認知能力,協助父母親如何與孩子溝通霸凌問題、解決方法,並再配合社區、心衛中心介入輔導,建構一個家庭、學校及社區積極處理、介入、通報、轉介等整合模式,期許校園霸凌事件能逐年降低,讓孩子活在免於被霸凌的環境之下、快樂學習。
********************************************************************
延伸考題:
一、校園霸凌是目前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面臨的問題之一,且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影響甚鉅,試著從校園霸凌的相關問題,討論如何防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