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功能尚未啟用
未在文章或主題內容頁面
一、 問題意識:竊盜罪(第320條)及搶奪罪(第325條)皆作為財產法益犯罪,後者法定刑較前者略重一些,但兩罪間的不法內涵差異究竟為何?這是長期以來的爭議問題。
就不正利用「自動付費設備」罪,實務見解對構成要件之不正方法,近來係採主觀化解釋;就「自動收費設備」或「自動付費設備」罪不正方法之解釋歧異,學說見解認為應從條文預...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之開展,各項交易行為頻繁發生於日常生活中。遂衍生出諸多定型化契約,以利於企業經營者迅速與龐大的消費者族群訂定契約,規範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之權...
商品責任為國家考試之重要考點,除民法第191-1條之規定外,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本法)亦為重要法條,尤其本法第7條。其中爭點涉及保護法益及請求權主體等
延續上篇,下篇接著討論為何懲罰性賠償金應將非財產上損害納入計算
關於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第51條所規定損害額,是否計算財產上損害外,而尚包含非財產上損害,實務與學說見解相當歧異,本文整理有關法院判決及學說見解探討之。
以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488號判決為例
內線交易為國家考試熱門考點之一,題目多以行為人知悉A公司之內部消息而購買A公司之股票為出發,並判斷此行為是否構成內線交易出發。
「我什麼都不懂,醫生就拜託您了」或是「醫生,我相信您,全權交給您決定!」這樣的對話在醫院屢見不鮮。病人相信醫生,醫病關係良好之情況當然為世人所樂見
竊盜罪作為保護個人財產持有權利免於遭受終局破壞,因此在主觀構成要件中加入了「不法所有意圖」,亦即行為人除了出於破壞他人持有建立自己新持有的客觀行為外,尚須行為人...
勞動事件法(下稱勞事法)於民國(下同)107年11月9日三讀通過,且於今年元旦(1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109年可以說是勞動法新紀元
注意義務之法源依據來自刑法第14條第1項規定,以社會共同生活領域中之各種安全或注意規則,來檢視行為人有無注意不讓法益侵害發生之義務,進而決定其行為應否成立過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