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效益)主義又稱為「最大福祉說」:
1.代表學者:邊沁、約翰‧彌勒。
2.主張 :
(1)公益與私益不是相對立的概念,公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和。
(2)以個人福祉為中心,以追求幸福為目的 ;即公益的基礎是個人利益。
(3)公共利益是一個可以加總的概念,將每一個人對某件事所可能產生的幸福(正效益)和痛苦(負效益)加以衡量計算,若整體效 益為正,則該行為符合公益;反之,則該行為不屬於公益。
(4)依此而言,能增進大多數人福祉者,即符合公益。也就是說,實 現社會「追求社會上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即為公共利益。
(5)若能讓多數人都感到滿意和幸福,就屬公共利益。
3.例子:
(1)政府規劃興建捷運時,須先衡量此行為對週遭居民帶來的正面影響及負面影響。
若正面影響多過負面影響,大多數的民眾將因此而感到幸福快樂,則興建捷運便是值得政府實施的公共建設。
(2)以國光石化能提供就業機會給當地居民,將帶動彰化地區的繁榮為理由,便支持國光石化的論點,以當地居民個人利益為優先考量,是傾向功利主義。
(3)過去隔離麻瘋病患的作法,是犧牲少數人,成就多數人的權益, 符合效益主義對公益的主張,在當時是合理的作法。
(4)100 年動工,預計106年全線通車的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興建後即可改善花蓮對外交通,促進東部經濟發展,為東部居民帶來最大福祉,符合效益主義觀點。
(5)某反菸團體基於「帶給社會上大多數人最大的快樂」之前提,主張應擴大禁菸範圍。
此團體之主張是基於「最大福祉說」的觀點 。
(6)種種隔離措施,乃是為了保障最大多數人健康的必要措施。
(7)因為「人民不喜歡看」文樂,文樂的票房不好,所以日本市政府收回補助款。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