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圖

請您救救北極熊!論COP24之進展與成果

作者:西瓜

國際現勢 - 2019/8/14 下午 06:29:25瀏覽數:2907

文章引言摘要

COP全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之英文名字縮寫,從1995年開始是第1屆締約國會議,就是 COP 1,今年是第24屆會議,所以就是 COP24。

一、COP24介紹
COP全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之英文名字縮寫,從1995年開始是第1屆締約國會議,就是 COP 1,今年是第24屆會議,所以就是 COP24。2018年COP24在波蘭工業城「卡托維茲」舉行,卡托維茲是波蘭的煤礦重鎮。至今波蘭仍然高度依賴煤炭,約80%為火力發電,並且設備老舊,選擇在此舉辦會議別具意義,也就是為了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各國必須要與碳排放量「斷捨離」,因此期望由碳排大國波蘭示範,並帶頭做起減碳。
COP24氣候大會的重點包括制定《巴黎協定》的規則手冊、檢視各國至今「國家減碳計畫」的執行概況、富裕國家如何提供貧窮國家財政支持、實踐各國對話的平台,另外大會期間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前三名從缺的評分結果,顯示各國控制2°C以下升溫的努力還不足。
 
二、COP24氣候大會主要任務:
COP24氣候大會主要任務是希望各方締約國能夠將《巴黎協定》之執行具體化,並使各國對於減碳的程序、方法及措施能夠有所瞭解,其主要任務分述如下:
(一)通過《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各界公認,COP24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訂出一本規則手冊,作為《巴黎協定》上路後的執行指導原則,包括2020年前有效實施協定中條款的決定、各國氣候計劃制定的透明度與查核方法、未來各締約方應遵守的規定和標準等,確保《巴黎協定》能如期上路、而且被落實。
(二)《巴黎協定》的執行初體檢:《巴黎協定》通過至今事隔三年,COP24將第一次檢視各國從2015年到目前為止的國家減碳計畫(INDC)的制定進度以及執行概況,算是正式考試來臨前的模擬測驗,替未來的國際檢核機制熱身。
(三)搶救「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2010年墨西哥坎昆會議(COP16)通過的綠色氣候基金,目的是協助開發中國家,援助計畫分為「減碳」和「調適」兩大類。但該單位從創建開始,資金短缺就是一大難題。多年來,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許多氣候行動和想法,一直受到該基金的不足所約束。儘管上一屆波昂會議(COP23)時,已開發國家(芬蘭、挪威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承諾再挹注10億歐元,但跟原本預期的每年1000億美元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因此這1000億美元之資金缺口要如何填補,亦是減碳是否可以成功之重要關鍵。
(四)實踐「促進性對話」(Talanoa Dialogue):這項機制由上屆主辦國(斐濟)提出,Tala在斐濟語意味著「告訴」;Noa則表示「自由」,是種具備互信基礎的正面交流,希望讓參與者不再固執己見,通過與他人對話的過程,重新審視自身觀點,藉此誘導195個會員國重新評估其溫室氣體排放及減碳行動,聯合國也為此建立了Talanoa Dialogue Platform。
另一個快速崛起的話題為「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事實上,這也是Talanoa Dialogue強調的重點,希望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能夠兼顧到傳統石化燃料產業的勞工權益和社區發展。
 
三、COP24氣候大會之成果
COP24氣候大會在經過13天馬拉松式的協商、談判,達成以下的成果,雖然與前述所提所欲達成的4項任務仍有所差距,但仍然對於全球減碳之目標更跨進一大步,並且提供各國在減碳所能依據的執行步驟。有關COP24氣候大會所達成的成果分述如下:
(一)制訂「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COP24最重要任務就是訂出《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可說是在最後關頭成功壓線,勉強繳出一份可交代的「卡托維茲文件」(Katowice Package)。原本預定2018年12月14日結束的會議,一再延長、徹夜鏖戰到隔日凌晨,最後總算通過大部分「巴黎協定工作計畫」(PAWP) 內容,在透明度、財務支持、技術轉移、減緩、調適、全球盤點等部分達成共識。至於草案第六條觸及碳交易市場的部份,因巴西主張減碳量列入「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之後仍可進入碳市場交易、變現,被其他國家認為有重覆計算的爭議,只能留待延明年再做討論。
二、《巴黎協定》執行初體檢:《巴黎協定》通過至今3年,COP24原本有機會第一次檢視到目前為止的國家減碳計畫 (NDC) 執行進度,或要求各國加強減碳行動,替未來的國際檢核機制暖身。但本屆各國多把多數精力都花費在辯論規則手冊內容,對於NDC的檢驗與強化顯得意興闌珊,除了歐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會前發表2050年「碳中和」目標之外,其他國家幾乎都繳了白卷。
三、搶救氣候基金:2010年墨西哥坎昆會議 (COP16) 通過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從創建起就面臨資金短缺難題,今年七月執行董事Howard Bamsey突然辭職,不但後繼人選懸缺至今,使該基金治理狀況備受關注。不過,針對氣候行動最需要的融資協助,COP24倒是有了不錯進展。不僅有德國、挪威等國承諾加倍資注綠色氣候基金,聯合國另一檔「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 也收到1.29億美元的捐助,更重要的是,世界銀行承諾2021至2025年將提供2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ING、BBVA、BNP Paribas、Standard Chartered及Société Générale五大國際金融業者,也簽署承諾書、未來打算端出高達2.4兆歐元的融資規劃。
 
四、COP24氣候大會所出現的雜音
在COP24氣候大會,有「基礎四國」(Brazil、South Africa、India、China, BASIC) 之稱的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四大新興經濟體,態度強硬地不斷重申主張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差別責任,一方面希望能取得財政援助,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揭露資訊上保留彈性,一度使會議陷入泥沼。最富戲劇性的是,中國突然在會議倒數兩天,突然向美國、歐盟靠攏,釋出能夠遵照相同規則的意圖。
 
五、結論
總的來說,COP24在詭譎氣氛中只能小碎步、甚至趴在地上匍匐前進,最後總算初步產出《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把更敏感的碳交易、「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 等棘手章節,留待明年COP25再議。只是,時間以不站在人類這邊,最新的聯合國環境署(UNEP)《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8) 指出,全球排碳量在2017年再度升高到破記錄的492億噸(包含土地利用為535億噸),比前年增加了1.1%。即便各國都(按理想狀況)履行目前提出的NDCs減碳計畫,地球均溫仍會在世紀末上升超過3°C。以2030年為時間點,要將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C內,全世界必須多減130~150億噸二氧化碳,想挑戰更積極的溫控目標1.5°C,則得多減290~320億噸,兩組排放差距數字皆創下歷年新高。我們必須悲觀的說,「減碳」因具有公共財之「非排他」特性,即全球暖化現象並不會因為單一國家落實減碳而能夠有所改善,如果其他國家不能夠一起遵守或落實減碳之承諾,單一國家所做的減碳努力將會徒勞無功,尤其對於開發中國家,減碳勢必與經濟發展產生衝突。因此,減碳能夠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一)已開發國家帶頭做起,尤其排碳大國的美國,是否願意遵守甚至支持減碳之承諾,即成為巴黎協定是否可以成功之關鍵。(二)對於開發中的國家,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誘因(胡蘿蔔),以及確實的監督機制(棍子),將開發中國家拉近共同減碳的共同體之中,亦是減碳是否能夠成功的另外一個關鍵。
 
參考資料:
https://e-info.org.tw/node/215545 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47904
http://m.greenpeace.org/hk/high/news/stories/climate-energy/2018/12/unfccc-cop24/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582954)

0則留言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