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圖

政治綜藝化-論台灣政治網紅的崛起

作者:奇異果

國際現勢 - 2021/7/14 上午 09:59:54瀏覽數:8956

文章引言摘要

網路紅人(簡稱網紅,又稱為網路名人),是指因網路而出名的人物,或者是透過經營社群網站或影音網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並且以此為業的人物。網際網路使得人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觀眾接觸,並因此在一至數個虛擬社群中累積知名度並獲得名。

網路紅人(簡稱網紅,又稱為網路名人),是指因網路而出名的人物,或者是透過經營社群網站或影音網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並且以此為業的人物。網際網路使得人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觀眾接觸,並因此在一至數個虛擬社群中累積知名度並獲得名。
當政治人物運用社群或影音網站與網友互動時,並且獲得網友廣大迴響時,即成為政治網紅。然而,政治網紅現象的出現有其相關的背景因素,並非只是一時流行下的產生,可以從網路世代、生活政治與政治消費主義,及政治娛樂化等觀點加以分析。
一、「網路世代」
2001年,美國學者Marc Prensky基於對於網路世代的觀察,從傳播學角度將現代人劃分成「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 與「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兩者之間的差異重點不在於「能否」使用網路,而是「如何」使用網路。
數位原民,是指伴隨著網路成長的世代,數位移民則是上一個世代,出社會後才碰到全球網路普及化。數位原民習慣使用具有「多元」、「雙向」、「即時」、「去中心化」這四個特性的網路作為傳播工具,連帶也影響到他們的思維方式,習慣「去中心化」,透過各種資訊比對以及訊息快速流通來認識世界。
數位移民則是慣於使用「單向」傳播工具,如電視、報紙、廣播,大多有「確認訊息傳播者」的天性,通常是透過自己認同、習慣的管道或是親身體驗來建構自己相信的「真相」; 數位移民,既然是「移民」,當然也使用網路,但顯然大多數都是用舊思維使用新工具,只是將網路當作另一種單向傳播工具。
二、「生活政治」(Life Politics) 與「政治消費主義」( Political Consumerism)
由當代英國社會學家Anthony Giddens所提出,帶有後現代性的概念,主要著眼於透過政治參與去解構特定群體對另一群體的非正當性支配。Anthony Giddens認為「生活政治」則是強調從個人層次的角度去關心全球化背景下的個體生活,以及政治對生活自主性的影響。簡言之「生活政治」是種由下而上、推己及人的政治活動,一種透過對個體生活的想像,來決定的政治參與。之前引起網民公憤的的苗栗大埔案、洪仲丘事件等,都算是「生活政治」的實際案例。
「政治消費主義」( Political Consumerism) 則是將消費行為政治化,訊息的傳播者針對受眾在政治層面的一連串傾向上創造選擇性,如種族、政治冷感程度、經濟偏好等,使得受眾認為自己選擇支持某種價值而採取實際消費行為。政治消費主義原先被用來抵制不道德廠商,後來不僅被用在品牌行銷,也被在政治公關上,快速溢散到更廣泛的政治範疇。政治消費主義主要是透過不斷闡述本身在特定歷史事件、時事議題的態度上採取何種立場,來告訴受眾「選擇我,因為我有你相信的價值」,是一種資本市場競爭機制的深化。
「生活政治」和「政治消費主義」都具有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本質,與網路環境特有的「去中心化」、強調「個體差異」價值的傾向正好相輔相成,於是造就出了今日我們所見到的數位原民世代:偏好高度客製化、尊重個體差異、強調資訊公開透明。
三、政治娛樂化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研究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會因為太過娛樂化而傷害到政治影響力,網路上卻是無論娛樂性高低都能對政治參與造成實質影響;這與過去總認為網路會使年輕族群「分心」而冷落現實政治正好相反,政治反而變得越來越「好玩」,或許可能跟這個世代的網路遊戲經驗有關,「趣味性」本來就是數位原民世代中,資訊探索重要的組成元素,什麼事情都比不上好玩來得更有感染力。台灣近年來出現的「沃草‧國會無雙」跟零時政府(g0v)的諸多網路專案,也都顯示台灣的數位原民世代正用「趣味性」改變民眾使用網路參與政治的頻率跟程度。政治娛樂化絕對是決定數位原民世代政治傾向的關鍵因素,過去與政治傾向的意識形態、政黨支持或議題導向都不是數位原民世代所關注的重點,政治人物言行所帶來的有趣、好玩才是其關注政治的「焦點」。因此,柯文哲適合當網紅,韓國瑜也適合當網紅,他們共同的人格特質就是,很直接、不做作,講話讓支持者聽了很舒服,並且支持他們會讓你感覺到很快樂。
上述現象也凸顯台灣政治選舉的綜藝化和娛樂化,以及越來越年輕的網路世代對傳統的選舉產生的影響力。進入網路時代,台灣選舉也在不斷地進化更新,各政黨和候選人無不爭相吸引年輕族群的關注和支持,每個人都希望能衝高網路人氣,成為版面最大,討論度最高的候選人。臉書專頁已經是各家候選人的基本配備,社群網路的戰線更是擴大到推特,以及年齡層更低、更年輕的Instagram。在這樣的情況下,俗稱「小編」的候選人媒體幕僚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越來越重要,
另一方面,候選人也懂得利用網紅的人氣來增加曝光率,紛紛和知名網紅開直播,或是合作拍影片創造一波又一波的熱門話題。而這些網紅也通過和政治人物的跨界合作,提升他們的網路影響力,最後的結果就讓這場選舉好像是在看綜藝節目一樣,娛樂效果十足。
四、結論
隨著網路5G時代的來臨,政治人物利用社群媒體與數位原民世代互動的模式將會更加豐富、多元,政治網紅將會成為所有具有企圖心政治人物所必須要扮演的角色,藉以在網絡世界當中取得主導的地位,獲得廣大的網路聲量。未來,政治人物具備高顏值是必備而不是選配,政治網紅或網美將會充斥在整個網絡世界。然而,網路聲量是否可以轉換成實際得票仍須要更多數據加以分析才可得知,因此網路聲量只能作為參考,但聲量大不一定代表得票多。網路聲量比較強的是營造候選人的形象、打造選戰初期、中期的高知名度,後續要勝選其實最終關鍵還是在傳統的地面組織戰,並且綜合網絡戰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
參考資料:
https://medium.com/twreporter/2018-election-report-sharevoice-tips-9825dfe7469e
https://www.twreporter.org/i/2018-election-report-sharevoice-gcs
https://whogovernstw.org/2015/08/29/jungfengtsai6/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B6%B2%E7%B5%A1%E7%B4%85%E4%BA%BA

0則留言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