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圖

意識形態

作者:韋伯

名詞解釋 - 2020/3/23 下午 05:35:25瀏覽數:15312

文章引言摘要

意識形態(Ideology)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哲學家狄崔西(Antonie Destutt de Tracy)所創,原意為「觀念的科學」。

意識形態(Ideology)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哲學家狄崔西(Antonie Destutt de Tracy)所創,原意為「觀念的科學」。

狄崔西有鑒於法國大革命之後的政治亂象,認為「觀念的誤用」將可能為人民帶來更大的苦難 。

因此希望藉由尋找出一套「客觀」的研究方法,來理解政治思想家 們所指之「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究竟所指為何。

爾後馬克思(Karl Marx)借用了「意識形態」這個概念,將其界定 為因受到資本主義操弄而產生的「虛假意識」。馬克思指出,「意識 形態」為資產階級掌控社會的工具,透過對於「真實世界」的扭曲, 使被剝削的人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因此,「意識形態」在此時為較為負面的名詞。

曼海姆(Karl Mannheim)繼馬克思之後提出對於「意識形態」的看 法,主張其為「集體意識的世界觀」,更否認其為資產階級所專有的宰治工具。

並指出「意識形態」雖然有被操控的可能(特殊的意識形 態),但亦有屬於整體社會自有的「整體意識形態」存在。 冷戰時期,學者們對於「意識形態」的界定開始漸漸的轉化成為「封 閉的思想體系」。在政治哲學家巴柏(Karl Popper)的論述當中,共 產主義即為「不敢接受任何失敗與改變的封閉思想體系」(《開放社 會及其敵人》)。
至此,「意識形態」一詞又再度形成東西雙方互相攻訐的思想工具。

時至今日,政治學界開始意識到「意識形態」的「開放性」以及「浮 動性」特質。
認為「意識形態」雖然為一組「相關聯的概念體系」, 但其內部的概念之間卻仍會因為內、外部的刺激而進行加強抑或是修 正;除此之外,意識形態亦提供了人們足以認知、理解政治現象的「 世界觀基礎」。因此「意識形態」當代的意義,即可被界定:「為一 組浮動且互連的概念體系,其功用在於支持、修正或是顛覆某種政治 體制、思想或是活動」。



 

📖 資料來源:

2AH25-公職政治學專用字典

作  者:韋伯

文章標籤:

政治學 高普考

0則留言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