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政策學,即行為取向的政策研究的總稱。行為政策學的主要 功能,在於發掘出傳統的政策研究所忽略心理與行為層次的影響因 素,能避免決策的偏誤與問題,且往往能透過較節省政府經費的方 式,有效提升政策成效。
行為政策學的理論基礎應是跨領域的,廣泛涵納心理學、人類 學、社會學、政治科學、哲學、動物行為學、歷史乃至於文學的行為 觀點;係「應用的行為科學」(applied behavioural science),而不只是 行為經濟學的應用。行為政策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則是受行為經濟學 的影響。而行為經濟學植基於心理學或其他社會科學的理論及經驗觀 察,是循證基礎的(evidence-based),尤其須有行為的證據(behavioral evidence),以強化研究的因果關係與信效度。
行為政策學常見的分析策略包括:
1.以行為測試的政策分析:針對在推廣或進行大規模實施之前,先透過嚴謹的小型實驗進行測試的政策進行評估或分析
2.以行為根據的政策分析:針對基於先前的行為證據所設計的政策進 行評估或分析,例如參考先前經研究證實,透過提醒信能有效提升 人們在期限內繳費的機率,據此設計並發送網路郵件給借貸者以提 醒其繳款。該措施在實施之前並未經過嚴謹的前測,而係植基於與 先前經研究證實措施的相似性。但此類政策的檢證通常不如行為測試類別嚴謹。
3.以行為校準的政策分析(behaviorally aligned policy analysis):針對通常是運用未能根據任何既存行為證據所發展的傳統政策工具(課 稅或津貼等)的政策進行評估或分析。
📖 資料來源:
1D281-行政學重要名詞-國考各類科適用(保成)
作者:程明、王濬 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