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圖

民法名詞解釋-行為能力&意思能力&責任能力

作者:補教名師

名詞解釋 - 2020/8/12 下午 04:22:15瀏覽數:7691

文章引言摘要

民法第12條名詞解釋 行為能力/意思能力/責任能力

第13 條(未成年人之行為能力)
Ⅰ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
Ⅱ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
Ⅲ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

■名詞解釋

△行為能力
即得以獨自之意思表示,使其行為發生法律上效果之資格或地位而言。
與權利能力之不同在於行為能力並非任何人均有。而權利能力凡人因出生而當然取得,非因死亡而不得剝奪。

△行為能力制度
法律為保護智慮不週之人及維護交易安全,而以行為人之意思能力(識別能力)為基礎,依其已否達一定年齡為標準,作為判斷法律行為是否生效之制度。

△意思能力
指能判斷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效果的精神能力,亦即對事物之利害關係有正常健全判斷之能力,其為行為能力之基礎。

△責任能力
指權利主體能否對其違反法律上義務之行為(包括侵權能力及債務不履行能力)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之能力。責任能力者,以權利主體具有識別能力(民§§187、221)為基礎。
〔參見,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 年2 月版,頁143~146。〕

0則留言

精選文章 What's hot